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3-10-30 10:27:49 浏览: 次
leyu乐鱼杨祉刚是一名钣金工,在公司的生产车间里,有一间玻璃房展示着各种操作模型,这是以杨祉刚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平时,他会在这里培训年轻员工。紧贴墙边的玻璃柜里,搁着他发明的各种操作工具:C型挑钩、扁头挑钩、十字拉拔钉……
“推动产业工人转型,深化创新驱动发展,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家政策的支持与引导,更重要的是工人们自身的努力。从自己身边的事着手,创新发展,提高效率。”杨祉刚说。他自己来自农村,所以他更加理解努力坚持、自我奋进、积极创新对于一个外来务工者的意义。
杨祉刚认为,一线产业工人其实有很多创新的机会。在生产过程中,面对产量、质量和安全问题时,生产方法的调整、设备的制造改善等都是创新。“工人其实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只要大家想做、努力去做,每个人都可以有创新,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工匠。”
“工匠精神”在他看来有创新和传承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工匠要有精益求精、追求执着、不断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另一方面,工匠也要做好技术和精神的传承,为更多员工作榜样,让更多员工成为“大国工匠”,为中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贡献力量。
他平时酷爱钻研,在PF2调整线钣金工位,经常是大家都在休息了,他还在利用生产间隙在工位上练习钣金返修基本功,常常是刚换一双新手套,由于摸车的时间太长,到下班时手套已经被钢板上的油浸透了,五根手指都已经乌黑,麻木。晚上回家后空手比划操作要领,一遍,两遍,三遍……经过反复的操作实践与练习,杨祉刚不仅自己能轻松自如地操作焊钳,还将自己在平时操作时的心得和技巧与大家分享。
2017年,公司成立了“杨祉刚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这个工作室,杨祉刚开设了《MAG焊接》等5门培训课程,无私帮助工友们提升能力。一年来,他在这个工作室累计开展改进改善73项,为企业创造经济收益超过85万元。锐意进取、传承创新,这是一个“大国工匠”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中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的强大支撑力。
15年来,杨祉刚完成了从一名军人到技术高工的蜕变。他可以用手感知需要修复的细微之处,可以准确无误地完成一个看似难以完成的任务。
15年来,他完成了跳出农门的梦想。为城市的建设,为国家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15年来,他完成了个人价值观的提升。工作之初,他想的最多的是用双手改善生活。现在,他更愿不断改进技术,为企业、为社会做出贡献。
天道酬勤,杨祉刚先后荣获“武汉市优秀农民工”、武汉市劳动模范、湖北省“建功湖北十佳农民工”提名奖、全国总工会十五大代表、“湖北省五四青年奖章”金奖、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劳动模范等奖项和荣誉称号。
无论换多少工种,杨祉刚总是岗位上最勤劳的那个,无论荣誉名利如何,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的工具,没有放下对“汽车制造强国”的执着追求。
2017我国GDP同比上年增长6.9%,汽车产量突破2900万辆。“但是要做到汽车强国,我们依旧需要核心的技术与创新。”杨祉刚说。
关于未来,他希望越来越多像他一样的农民工能够用自己技术上的创新与实践为“制作强国”贡献力量,希望中国制造的汽车能够走向国际化,走向世界,希望自己是一个永远奋斗在一线的钣金工人。(中国青年网记者刘尚君实习生王心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