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行业资讯 发布时间:2024-11-06 00:40:26 浏览: 次
leyu乐鱼制造的历史与未来。一侧,旧生产线默默伫立,承载着往昔的辉煌与汗水;另一侧,新生产线熠熠生辉,智能化、数字化的浪潮在此汹涌澎湃。
在山东,这种新旧更迭、产业升级比比皆是,新质生产力呈现喷涌如泉的磅礴之势。光伏装机连续七年居全国第一,海上风电新增规模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新型储能规模居全国第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实现三年“双翻番”,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比达到46.3%,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数字,是深化改革的成绩单。
近日投产的力诺瑞特热泵数智工厂内,以蓝色长廊为界,右边,力诺瑞特太阳能光热原产线年间累计生产太阳能热水器约200万台。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力诺瑞特制造产线全面升级为柔性化智慧产线,这条见证历史的产线原地封存。而左边,全新的力诺瑞特热泵数智工厂面积达7000平方米,年产家用热泵10万台,人均产值1000万以上。全国首套测试温度达到180℃的热泵研究实验室也在同期正式启用。
产业的变革向来离不开创新的驱动。今年6月,在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山东力诺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空气源热泵多品位热能高效供应关键技术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技术领头人、上海交通大学教授王如竹告诉记者,其中的“空气源大温升复叠热泵”技术实现了空气源热泵直接供应蒸汽的突破,为工业热能的高效供应开辟了新的途径,成为中国工业领域节能降碳标杆项目。
目前力诺瑞特空气源大温升高温热泵蒸汽发生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多个项目。如沂南力诺制药厂项目,应用后相当于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813吨、二氧化硫排放 53.67 吨、氮氧化物排放165.46吨,粉尘排放减少22.36吨,投资回收期3.82年,助力企业实现绿色转型。
这只是山东新能源发展和企业创新的一个缩影。在不断革新的力量推动下,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发电量实现三年“双翻番”,装机突破1亿千瓦、占比达到46.3%,成为东部沿海地区首个过亿省份,年底将历史性超过煤电。
去年,济南邦德激光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出全球第一台100000W激光切割机,开启了激光行业十万级功率时代。时隔一年后的9月24日,邦德激光原装20万瓦在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全球首发。不仅功率跃升,更在精度、稳定性和智能化上实现质变,再次在全球工业界投下了一颗震撼弹,在全球激光科技领域留下了深刻的中国烙印。
“重要的是我们对整个供应链设备的探索,用更高功率的技术来反哺目前主流设备的应用,让其更加成熟,在市场应用上带给金属加工企业更好的切割体验。”该公司国内市场部总监李磊告诉新黄河记者。
《2024中国激光产业发展报告(详版)》显示,邦德激光以9.1%的市占率位居2023中国钣金激光切割市场营收第一,以7.9%的占比位居2023年中国钣金激光切割设备出货台数第一,并连续五年问鼎全球销冠。
激光,被誉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和“最亮的光”。在济南,以邦德为龙头的激光企业已有320多家,浮现了森锋、金威刻、华光光电等一个个响彻业界的名号,部分龙头企业在全国激光行业细分领域走在前列。
济南市把发展激光产业作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着力打造激光产业聚集区、激光成果转化地、激光名企诞生地和激光合作新高地。以激光切割为主的激光装备产品出口规模达40亿元,已成为国内重要的激光装备产业基地之一。
在这里,一束光照亮的产业正在高速挺向纵深。邦德激光全球总部基地项目主楼已正式封顶,整体预计于今年年底竣工。基地正式启用后,有望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激光产业集群带,引导激光产业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人才流向济南汇聚,助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济南激光产业核心生态圈。
为促进济南激光产业诞生更多技术成果,济南市以高新区智能装备产业发展中心为建设主体,建设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不是一个项目,而是一个创新体系。”山东省激光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核心运营机构董事长秦鹏介绍,创新体系包含了政、产、学、研、金、服、用等各个方面,在共同体这一平台上,各要素融合发展、协同创新,形成高效运转的科创产业“加速器”。
“自从有了光伏,水上发电、水下养殖鱼虾,老百姓实现了‘双丰收’,一亩鱼塘的租金加发电分红,农户每年增收2300元。”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康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居涛说。原来,这里建成的装机10万千瓦的康庄峄光光伏发电项目,利用采煤沉陷区2500余亩土地,租用农户鱼塘架设太阳能光伏板,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蹚出了新路子,实现了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在距离枣庄康庄村300多公里外的潍坊寿光,“渔光互补”模式以清洁电力点亮万家灯火,“最难改良的盐碱地”羊口镇实现“绿色能源+高效渔业+舒适旅游+悠闲生活”一体推进开发,荒滩涂变身“希望田”。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立足空间上的区域差异、时间上的远近结合、产业上的新旧兼顾、创新上的量质齐变。山东深谙其理,例如《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基地规划建设方案(2023—2030年)》就提出,充分利用枣庄、济宁、泰安、菏泽等地采煤沉陷区土地资源,规划建设鲁西南大型光伏基地,总规模600万千瓦左右。
同时,山东重点推进海上风电、海上光伏、胶东半岛核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鲁西南采煤沉陷区“光伏+”等“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建设,促进新能源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实现新增电力消费主要由清洁能源提供。
新型电力系统带来产业变革。在山东,锂电、储能产业发展与龙头企业聚集正在产生化学反应。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新能源科技巨头宁德时代落子济宁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作为近年来济宁市招引落地投资规模最大的产业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720亿元,包含了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1GWh储能电站、换电平台、5GW光伏发电和新能源船舶制造五大项目。一个新能源航母正在形成,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菏泽通过引进海希储能项目,全力锻造绿色转型新优势。项目总投资32亿元,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建设2.5GWh储能专用电芯生产线条、模组pack生产线条、储能系统集成生产线条。海希自主研发的储能专用电芯,可降低能耗50%,年可减少100万吨碳排放。
枣庄则加快打造锂电产业之都、中国新能源电池名城,目前全市锂电新能源企业已发展到270家,构建起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电芯、检测检验、终端应用和拆解回收的完整产业链,还建立了全国首个锂电安全生产专家库为企业安全生产“把脉问诊”。
在淄博,占地1615亩的先进储能装备创新产业园,主要布局锂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上下游固态电解质、正负极材料等产业链条,致力于构建国内产业链最全的大规模固态电池产业集群。
在山东这片土地上,科技创新的火花迸发,深化改革的步履坚实,新质生产力如同破晓之光,照亮产业升级的广阔天地,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返回搜狐,查看更多